首页
理论经纬 | 学思践悟 | 昆仑短评 | 组工论坛 | 党建巡礼 | 人物先锋 | 基层视线 | 基层信息 | 文化视野 | 昆仑走笔
  现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党的生活网理论专题策划
昆仑讲堂·面对面
来源:青海《党的生活》
发布时间:2016-03-15 10:58:46
编辑:许籍尹

  精准扶贫的“精准力量”本刊记者/ 许籍尹陈奇

  为进一步强化扶贫一线的领导工作,加快贫困村整体脱贫步伐,我省从中央、省、州、县四级单位选派的“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已“进驻”全省1266个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可以说,他们是精准扶贫的先锋,他们不仅把办公室搬到了田间地头,更是把责任近距离地放在了如何脱贫致富上。“第一书记”进村,给乡村带来什么?他们如何完成驻村主要任务?采取了哪些行动?本期《昆仑讲堂·面对面》栏目邀约他们撰写文章,讲述他们下乡进村的所见、所闻、所谋、所干。敬请读者关注。

  履行“第一书记”职责 做好“精准扶贫”工作

  湟中县上五庄镇纳卜藏村第一书记庞子兵(省教育厅)

  隆冬时节,地处湟中县脑山地区的上五庄镇到处是冰天雪地,但是,镇政府行政办公楼三楼会议室里却是热气腾腾。上五庄镇扶贫工作周碰头会正如期举行。镇党委、政府、人大、政协的主要负责同志,派驻该镇十个贫困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第一书记、工作队员,以及各村两委会班子成员全部在这里集结,听取各村上周工作推进情况,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安排部署下一步重点工作。上任三个多月,深入走村串户,充分了解村情民意,调查摸底,为精准扶贫再做基础工作是首要任务。纳卜藏村是上五庄镇最大的纯回族村,共有1036户4756人,党员42人,村民以牛羊养殖和外出务工为主要经济来源,受教育程度低。经过工作组深入细致的调查识别,最终确认164户贫困户。工作组进驻后以横幅、标语、座谈等形式全方位宣传中央和省委精准扶贫方案和各项惠民政策,各个工作组、扶贫组的成员真是忙得不亦乐乎。早晨九点从上五庄出发到市里和下午五点从市里回上五庄的公交专线几乎成了扶贫工作组的专车。来来回回几十趟的辛苦那都不是事儿,协调青海蒲公英爱心社,为村里贫困户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为小学生捐助衣服及学习用品……先为困难群众解决些当下实际问题,至于如何充分吃透扶贫政策,如何制订脱贫计划,如何申报脱贫项目、如何与县、市、省职能部门协调对接,尽早脱掉贫困的帽子……通过这几个月的摸底,工作组也都有了打算。一个上午的碰头会效率很高,明晰了2016年精准脱贫的思路——通过产业扶持和培训就业发展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通过教育扶贫帮扶一批,从而保证精准扶贫不差一户、不落一人。2016我们阔步在路上!

  精准扶贫:全面实现小康的基础保障

  化隆回族自知县谢家滩乡拉扎村扶贫工作组驻村干部杨志弘(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5年10月26日,西宁小雨,化隆大雪。通往谢家滩乡拉扎村的路泥泞崎岖,村委会主任更登在电话里劝阻:”我们不要再上去了,但不亲眼去村里看看,心里实在忐忑。”拉扎是纯藏族村,地处高寒山区,平均海拔在2900米以上,自然灾害频繁。全村138户、626人。其中,一般贫困户17户、74人;低保贫困户10户、34人。精准扶贫的任务就是要确保这27户、108人在2018年前彻底脱贫。在村支书群强家的炕上,扶贫工作队和村领导、贫困户围着炕桌聊了一整天。“脱贫思路不宽。大多数村民文化程度低,对扶贫富民政策理解不深,有的时候还有抵触情绪。考虑个体利益多,考虑长远目标少”——群强书记先开了口,“拉扎村所处位置相对偏僻,农业生产还停留在粗放型生产的水平,经济是以单个家庭发展为主,没有联户发展,不能形成规模,缺乏资金的支持和扶持”。这些年来,为了村容村貌改善、美丽乡村建设,群强多次到上面跑项目、要资金,协调多部门的关系,但一直没有很好地落实下来。为了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村委会主任更登每年都带着村里的壮劳力外出打临工、挖虫草。但青壮劳动力知识欠缺、劳动技能不强,没有持续创收的能力。更登认为:“都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啊!教育布局调整后,村里因为没有场地和老师,上小学前娃娃们只能在家待着,啥也学不上。村里最大困难还是吃水,‘人畜饮水工程’实施了好多年,自来水管也入了户,但水源地流量小、水压不足,乡亲们到现在还是定期要到下面拉水存在自家水窖。水是拉扎人世世代代的难心啊!”“公婆年纪都大了,动弹不成。掌柜的身体不好,看病也花了不少钱,地里的活基本上就我一个人干。”低保贫困户仁青说起家里的情况,着实让我们听着心酸。这只是贫困户的一个缩影。各家致贫的原因无外乎因灾、因病、因婚等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落下一个乡亲”,这是精准扶贫的底线。困难多、任务重,但办法总比问题多!精准扶贫更是要做到有的放矢:依托省级人社部门的业务,做好青壮年劳力的就业技能培训,做好低保贫困户的社保兜底,做好农村养老、医保全覆盖……扶贫工作队的任务就是在协调各级关系,在跑项目、要资金。想方设法让乡亲们早日吃上干净、合格的自来水,想方设法争取“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让拉扎整村推进,共同富裕。问题已明确,目标亦清晰,行动须落实。走出群强书记的家,雪后的拉扎空气清新,人们的心里满满都是正能量。大家相信,只要齐心合力、务实苦干,拉扎的父老乡亲一定会和全国人们共同步入小康社会!

  驻村扶贫记

  湟中县大才回族乡下白崖村第一书记陈新云扶贫工作组驻村干部谭霖 (青海广播电视台)

  下白崖村是重点贫困村,在这里每一次入户调查都很沉重。村里有“三多”:贫困户多、残疾人和长期病人多、失能老人多,在册统计的残疾人竟然有55名之多,也就是说,每10户人家就有一名残疾人。加上20多位身患重病的长期病人,全村残疾人和长期病人的数量就有80名左右。马成表,74岁,我们入户时,他家里的面缸竟然只有10斤面!马秀花,女儿残疾,母女俩挤在山根的一间破房子里。马而米乃,60岁,智障,一个人独居,勉强种着自己的土地……村里人口严重老龄化更是雪上加霜,老人们大部分都已失去劳动能力。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加紧商量工作对策。根据省上扶贫对象脱贫退出标准,既要从收入、住房、教育、技能培训和社会保障等6个方面让贫困户脱贫,还要从贫困户发生率,村级集体组织,水电路、卫生室和村级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等7个方面让贫困村摘帽,然而下白崖村的历史欠账太多。当下首要任务就是以“党建+基建”来夯实下白崖村扶贫基础。下白崖小学是一所辐射6个村的小学,有500多名学生,学校没有食堂也没有操场,一到中午,孩子们只能依靠4元钱的饼干和饮料来充饥,解决下白崖小学食堂和操场问题是当务之急。经过反复协调、沟通,最终教育部门答复,2016年下白崖小学食堂和操场项目就可以动工建设,过不了几天,有关部门就会到实地来做规划和征地工作。这个项目的争取,让我们有了成就感,也对扶贫工作更有信心了。三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先后到县交通局、水务局、民政局、农牧局、扶贫办、新农村办公室,积极对接政策,沟通项目的争取和落实,找到适合村情的出路。我们对比了其他村的情况,结合民族地区的特点和群众的意愿,提出了搞牛羊养殖业、青稞燕麦种植业和在海西种植枸杞等三个主要思路,虽然前方扶贫的道路长且崎岖,但是春天的脚步已经越来越近了……

  结语:华西、小岗、三元朱,一个个由贫瘠走向富裕、由从风雨走向阳光的现实告诉我们,“第一书记”往往决定着一个村、乃至一个地区的发展前途。然而,由组织派的“第一书记”、城里来的“空降兵”,怎样才能接地气、踏实土,当好“一把手”?笔者以为,想取信于民、诚服于民、施惠于民,选派下去的“第一书记”,要当好精准扶贫的先锋官。冲在最前线,既要当好指挥员,帮助拿方案,想对策,把握大方向,坚定总目标;又要当好战斗员,使情况在一线掌握,服务在一线体现,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检验。到1月底,这些“第一书记”走马上任已三月有余,他们凭着对农村、牧区、农牧民的真感情,融入到农牧民当中去,与农牧民打成一片,在了解村情民意中感知感悟群众之苦、群众之难,尽心尽力为基层和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同时,他们也在深入基层、融入群众中锤炼了党性、磨练了作风,增长了才干。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人民网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光明网 | 中国网 | 党建网 | 求是理论网 | 央视网 | 博看网 | 学习时报 | 宣讲家 | 青海日报
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 技术支持:青海新闻网
未经《党的生活》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新闻登载许可国新办[2001]55号 青ICP备19000163号-42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20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71-6138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