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经纬 | 学思践悟 | 昆仑短评 | 组工论坛 | 党建巡礼 | 人物先锋 | 基层视线 | 基层信息 | 文化视野 | 昆仑走笔
  现在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青海党的生活网理论专题策划
昆仑讲堂·面对面 新型智库——助推青海深度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
来源:青海《党的生活》
发布时间:2016-03-23 10:36:50
编辑:许籍尹

  近日,由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青海师范大学共同筹建的“青海省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院”成立大会在青海师范大学举行。“青海省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院”是我省首个集科学研究、政策咨询、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于一身的政校共建的新型智库。它将致力于广泛、深入地研究青海丝绸之路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进青海经贸、商旅、教育和文化等国际交流合作,为促进丝绸之路文化交流,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基地和重要支点,加快青海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在随后举行的“青海省深度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高层论坛上,来自国内外政治、经济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与省内专家学者围绕我省深度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需求,梳理发展优势,把脉发展短板,探讨发展路径。本期《昆仑讲堂·面对面》栏目特将他们的发言予以摘登,以飨读者。

  打造党和政府信得过、用得上的新型智库青海师范大学校长 刘同德

  由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青海师范大学共同筹建的“青海省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院”,是青海省首个政校共建的新型智库,实现了高校科研和政府决策咨询的联姻,重构了双方的学术生态体系,实现了研究范式融合、研究同盟延展、研究境界的提升。如何充分发挥青海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战略通道优势、商贸物流枢纽优势、人文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能源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如何利用国家“一带一路”大战略带动青海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如何“深度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些都是智库着力思考和研究的问题。“青海省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院”将力求协调整合校内外、省内外丝路研究领域相关的各种资源与力量,瞄准国家和青海省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和现实目标,依托自身优势学科和高层次人才团队,吸收国内外各学科、各领域的专家智力资源,搭建政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发展平台,构建涵盖政府、企业与学术机构的高层次、高水平协同研究体系,致力于建设研究型、创新型、开放型的研究院。“青海省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院”将充分发挥青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青海师范大学在相关领域研究上的优势,有效整合资源,以深化应用基础研究、促进政策转换、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咨询为宗旨,致力于广泛、深入地研究青海丝路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进青海在经贸、商旅、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国际交流合作以及政产学研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为政府、企业决策提供咨询与建议;为促进丝路文化交流,民心相通,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基地和重要支点,加快青海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为把研究院建设成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教育交流与学术交流的平台,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智库和思想库,成为集科学研究、政策咨询、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于一身的政校共建的新型智库,加强政校共建的新型智库,建立健全决策咨询体系,研究院将努力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显著突破。1.凝炼特色,锻造品牌,着力提高综合研判和战略谋划力。研究院将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科学精神,大胆实践探索,切实在围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和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结合师大的特色,发挥政校共建的优势,提升研究院建设的责任性、凝炼研究院建设的主攻方向,在一些关键领域、关键环节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着力打造成为党和政府信得过、用得上的新型智库。2.取长补短、沟通联合,着力提升政校共建协同效应。研究院由省发改委与师大共建,政校共建新型智库的建设刚刚起步,政校双方由于各自因袭的组织文化、体制、知识、地位的差异,在相互合作过程中难免存在目标分歧、信任缺失、沟通障碍、权益争端等层面不同、程度不一的问题,我们将积极重构双方的学术生态体系,打破高校科研“为学术而学术”以及政府决策咨询研究“自说自话”的各自封闭、“自产自销”的研究格局。进一步加强同发改委的沟通协调,主动服务,密切配合,优势互补,各取所长,互补其短,真正把高校学者的学术研究优势和政府研究人员的政策实践优势充分发挥展示出来,实现效用的最大化,使学术研究的社会经济效益得以彰显的同时,政策制度的科学合理性也得到保障。3.汇聚人力,发挥优势,着力提升智力服务能力。青海师范大学有着60年的办学历史和文化积淀。现拥有3个一级学科和1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65个二级学科和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62个本科专业。各领域人才集中、学科门类齐全,拥有雄厚且稳定的智力资源;研究人员有着多样的、畅通的和广泛的联系渠道,思想活跃,信息资源丰厚。为切实发挥师大在智库建设中的资源优势和智力优势,在现有的已经初具规模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政策咨询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研究院建设的新思路和新格局,推动青海师范大学智力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4.创新范式,深化研究,着力提高政策建言质量。研究院以探索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规律为重点,为党和政府决策出主意、出好主意、出管用的主意,提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我们的研究院不仅要出对策,更要出思想,谋战略,特别是在一些前沿应用问题和重要理论问题的研究上取得突破,提高高校智库建言献策的质量。一是发挥师大基础研究实力雄厚的优势,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为提升应用对策研究水平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二是着力推动跨学科研究。促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大力推进新兴学科发展,为应用对策研究提供更为有力的学科支撑。三是大力推动科研方法创新。吸收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和数据库建设,推动资源共建共享,为研究院的建设发展提供有力的方法支撑和条件保障。

  丝绸之路经济带——青海向西开放的主阵地和推动全省经济的增长极中国经济研究院院长 白津夫

  一是要通过双向开放,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促进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二是通过内外联动全方位推进与沿线国家务实合作和项目合作,促进沿线各国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探索国际合作及全球治理新模式;三是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根据重点合作方向,促进国内协同发展,把西部地区、珠三角和东南亚地区横向连在一起,推动形成具有跨国要素集成能力、市场辐射能力的、内外互动、互通、互补的区域和产业发展新布局。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是西部大开发的创新升级版北京永秀智库董事长白永秀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一个代名词,是深化国际经贸关系的公认载体,对于西部来说,也是西部大开发的创新升级版。它具有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区域性与全球性的统一、经济性与政治性的统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青海提供了重要机遇,青海由西部内陆地区提升为对外开放前沿,青海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农业产业、资源能源产业将面临广阔发展空间。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深入推进,将面临战略支点城市的选择与建设、国际国内产业分工与布局的科学化、贸易投资便利化三项重点任务,更将面对发展战略的协调统一、合作模式与合作机制选择与构建、各种风险辨识与防范三个关键难点。

  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打造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外交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 周剑

  青海地处“一带一路”交通要塞,西接新疆,南邻西藏,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具有独特优势,要牢牢把握国家战略确定的不同地区功能定位,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发挥比较优势,把青海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有效对接起来,打造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一要瞄准重点方向。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线作为重点方向,以欧亚大陆桥为主干,联手新疆,加快向中亚国家开放。同时,探索通过青藏铁路,借道西藏,向南亚国家开放,还有,通过四川云南向东南亚国家开放;二要积极参加区域合作。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区域经贸合作,以其作为参与区域合作的重要抓手;三要加大重点领域合作。如互联互通合作与产能合作,打造一批具有基础性作用和示范性作用的标志性工程;四要发挥地方外事工作服务地方对外工作的重要作用。地方外事工作是我国总体外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与各国开展务实合作的重要载体。新形势下,地方外事工作要转变方式,转变职能,工作重点不能停留在迎来送往上,而是要把地方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结合起来,谋划好本地区的发展;五要利用好两个平台。利用好友好城市平台。友好城市要提质增效,要找到务实合作的领域与途径,和实实在在对接项目,利用好地方间政府合作机制平台。如青洽会,要筹划对外合作重点方向,把资源与精力放在重点合作国家与重点合作地区。

  “以开放的最大优势谋求更大发展空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 刘宏

  “一带一路”共赢主义的核心之一就是将国内和国外两个大局有机联系起来,“以开放的最大优势谋求更大发展空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升级版。青海需要从战略高度和全局广度把握“一带一路”及对青海的重要意义,结合青海自身实际,充分了解和认识青海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重要作用,要对青海的地位开展具体而全面的SWOT分析(优势、弱势、机会、挑战),将青海建立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网络节点,联结核心区(新疆)及中亚国家和沿海省份(包括自贸区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福建),达到“强化中心、优化枢纽、扩大节点、推动网络力的制度化”的效果。

  立足区位、资源、环境与产业优势,全面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兰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郭爱君

  青海南连川藏、西接新疆、东邻甘肃,处在中巴经济走廊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十字要冲,是通往新疆连通中亚的重要门户,是稳藏固疆的重要战略节点。青海位于中西方文化、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融地带,多元文化类型在这里长期碰撞和交融。在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等方面与中亚国家有较强的共通性,具有与中亚国家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民族和文化优势。但同时也存在生态承载门槛较高、生态脆弱、开发成本高、运输成本高、经济转型的创新驱动力不足的问题。推动青海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有助于构建完善的国家交通资源网络,增强经济带建设的通道支撑;有助于构建绿色生态屏障,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有助于建设重要资源接续地,保障国家资源投入;有助于加强民族团结,保障国家安全稳定;有助于发挥历史文化优势,促进西向经贸文化交流。要着力克服产业承载能力有限、资源优势转化难度大、传统增长模式不易转型以及改善民生任务重等多重制约,立足区位、资源、环境与产业优势,从“文化、产业、理念、机制”等方面,全面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去。

  挖掘历史文脉,突出文化优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赵勇

  青海在深度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进程中,要充分利用民族相通、文化相同和古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充分挖掘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地域文化等多元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民族人文优势,在多元民族文化展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创新文化交流合作方式、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文化生态保护合作方面取得新突破,使文化交流合作更好地服务于青海与沿线地区间的经贸合作、投融资与人文交流等领域,使青海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战略基地和重要支点作用得到更好的发挥。本刊记者/ 许籍尹陈奇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人民网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光明网 | 中国网 | 党建网 | 求是理论网 | 央视网 | 博看网 | 学习时报 | 宣讲家 | 青海日报
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 技术支持:青海新闻网
未经《党的生活》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新闻登载许可国新办[2001]55号 青ICP备19000163号-42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20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71-6138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