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旧版入口
 

分享到:

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推进藏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

来源:    作者: 白光元    发布时间: 2016-07-25 16:28    编辑: 张启杰

  当前,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社会舆论形成机制乃至人类传播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这既为弘扬先进文化提供了新渠道、新载体,也对传统主流媒体带来了深远影响和挑战。顺应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潮流,大力推动藏区新兴媒体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广泛的舆论引导新格局,已成为主流媒体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笔者认为,在维护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舆论斗争中,高度重视藏区媒介生态的优化和传播效果的提升,进一步强化舆论引导水平,牢牢掌握舆论斗争的话语权和主动权,对于塑造藏区群众“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进一步增强其民族认同感和国家归属感,继而向国际上发出来自中国藏区的最强音必将发挥积极作用。

  一、国内舆论引导:优化媒介生态与提高传播效果

  由于藏区的新闻传媒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本地区的团结和稳定,因此,针对藏区新闻传媒的现状,优化媒介的生态和提高传播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1.优化藏区传媒结构。优化藏区传媒生态的方向之一是调整不同介质的媒体构成,以求合理覆盖、优势互补。一是针对藏区中心城市以外报纸发行困难的问题,要努力发展地方报业经济,扩大报纸发行范围,开拓发行渠道,确保当地党委机关报能够顺畅进入辖区各地机关、学校、宗教场所、企事业单位和偏远村寨,提高报纸投递的时效性;二是继续增加对藏区广播电视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加强基层广播电视设施的日常管理及维护维修,保障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及地方省级广播电视台节目的收听、收视质量,特别要大力提升地方广播电视台自办节目的数量和质量,突出地方特色,以地域文化带动主流文化的传播;三是把握时代趋势,推进新媒体建设以掌握舆论引导的新型阵地,积极提高现有的由地方政府和主流媒体建设的地方性门户网站、新闻网站、民族文化网站以及民间建立的民族文化网站,注重网站的日常管理和新闻策划,能与受众及时互动;四是进一步落实财政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制定的全国“家电下乡”政策,简化补贴领取手续,鼓励农牧民个人和家庭购买电视机、手机和电脑等信息接收终端;五是藏区地方政府和影视集团要努力争取国家民委、广电总局和文化部对藏民族题材影视剧制作的政策扶持,共建地方性藏民族题材影视创作基地或基金,制作出更多像《尘埃落定》《成吉思汗》等优秀民族题材影视剧,以满足少数民族受众多元化的文化、娱乐需求。

  2.强化民族语言文字传媒。长期以来特殊的生活方式及生存环境,造成了我省藏区群众的信息交流对语言环境的依赖性非常显著,积极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传播媒介,使受众能够真正“看(听)懂”“看(听)好”,是优化藏区传媒生态的又一方向。一是要大力发展党报机关报的民族文字版,培养和提高少数民族记者的职业素养,壮大通讯员队伍,巩固民文版的读者群,增加民文版的信息量和实用性,不断满足少数民族受众的阅读心理和现实诉求;二是民族文字的期刊必须树立全新办刊理念,按照市场规律办事,调整读者定位和市场细分,精心做好选题策划、市场营销、宣传发行,缩短出版周期,改进印刷质量,稳定和提高发行量;三是优先发展民族语言的广播电视媒体,保障充裕的播出时间和传播容量,增强译制实力,精心制作藏民族受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内容和节目形式,不仅能及时传播国内外新闻时事,还能提供丰富多彩的专题、社教、农技、文艺和影视节目以及气象、饮食、健康、旅游等各种生活服务信息与致富信息,以地方民族文化的传播带动中国主流文化的推广;四是打造富有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藏语言网络媒体,增强对藏民族青少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五是通过各种文化机构和社会力量制作多种形式的藏民族文化音像制品,补充藏区的文化市场。事实上,只要党和政府的传媒内容丰富、制作精良,能够满足藏区受众的文化、信息需求,他们也就没有必要去接收境外媒体节目。

  3.培养民族传媒意见领袖。我省藏区大多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落后,受众的媒介素养较差,同新闻传媒的参与性较差,人际传播的影响依然较深,因此可以考虑大力培养藏民族的传媒精英,精心培育深受欢迎的、本民族自己的“传媒名人”,发挥对藏民族受众积极的舆论引导作用。培养藏民族“传媒名人”可以考虑两类人群,一类是本民族、本地区的著名专家、学者和干部以及各行业、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另一类是本民族、本地区大众传媒精英包括中心城镇主流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的知名编辑、记者和主持人。这些根植于地方民族文化土壤的“传媒意见领袖”,对民族问题的关注程度普遍较高,懂得本民族语言文字,熟悉地方藏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与本民族感情深厚,具有自然的民族亲和力;同时他们文化层次较高,善于利用大众媒体获取信息与表达意见,因此在本民族中有较大的话语权,能对本民族受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强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特别是能在化解民族纠纷、妥善处理民族问题突发事件、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国际舆论斗争:掌握话语权与坚持主导权

  拉萨“3·14”事件中我国传媒话语权的缺失充分暴露出国际舆论斗争的残酷与激烈。“前车之覆,后车之鉴”,我省传媒应汲取“3·14”事件和“7·5”事件报道的教训与经验,牢牢把握舆论斗争的话语权和主导权。

  1.日常新闻报道正面宣传我国民族政策,批驳敌对观点。在当前的网络传播时代中,“对内宣传”与“对外宣传”以及“对内新闻报道”和“对外新闻报道”的界限已日趋模糊,因此藏区大众传媒应在日常性的民族新闻传播中有意识地关照国内外舆论,既擅长正面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又注意批驳敌对观点。一是长期坚持正面宣传党的民族政策,通过各种体裁和图文声画等形式生动展示藏区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方面事业的巨大发展和藏民族群众的生活极大改善,客观反映各族同胞的团结互助与共同发展,以丰富的事实回击西方反华势力长期利用中国的民族、宗教和人权问题大做文章;二是结合当前的时事“节点”,如达赖出访、“7·5”事件周年回顾等等,表达党对民族问题、藏区和谐发展的密切关注,重申党在民族问题上的一贯主张,批驳“藏独”、“疆独”等势力集团的分裂宣传,揭露其老底和野心,既能让藏区受众真正明白“团结是福、分裂是祸”,明辨谁在造福、谁在造祸,以增强民族团结的信念,构建维护稳定的防线,同时也能在与境内外分裂势力和西方反华势力的长期舆论斗争中掌握主动。

  2.重大突发性事件出现时快速反应,占领国际舆论制高点。藏区地方政府与媒体在本地区发生与民族问题有关的重大突发性事件时,应快速反应,抢先占领国际舆论的制高点,把握先机和主动。民族问题在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是敏感话题,而突发性事件往往具有引发突然性、瞬间聚合性、状态失衡性与行为破坏性等特征,各种媒体的报道则又具有汇聚、放大和扩展效应,极容易使分散问题汇集成焦点问题,局部问题放大为全局问题,一般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因此,当本地发生有关民族问题的重大突发事件时,地方政府和媒体应紧密配合率先占领舆论的制高点,第一时间召开政府新闻发布会和媒体滚动新闻报道,及时披露事件发生的原委、进展和解决方案,尽快平息事端、释疑解惑、疏导情绪、化解质疑,避免谣言横飞和事态升级,以“负责”和“高效”的态度赢得藏区公众、国内社会与国际舆论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调动政府各方面力量和社会资源快速、平稳地解决事态,为藏区社会稳定和国内民族团结营造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此外,藏区的大众传媒还应增强新闻报道的预见性和敏感性,善于发现和抓住民族问题、民族关系的细微动向与趋势,以便及时形成正确的舆论,发挥舆论引导的主动性。

  3.善于使用网络媒体传播中国声音,争取国际舆论支持。由于新闻具有地缘中心性和民族中心性,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偏见与生俱来,我国传统媒体传播的信息基本上敲不开西方的国门。但是互联网可以帮助我们绕过西方传统媒体的意识形态壁垒,向西方受众传播中国声音,使他们有机会了解藏区社会真实的状况,改变固有偏见与误解,并产生对藏区的了解与支持,从而引导国际舆论向着有利中国的方向发展。目前,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央视网等主要网络媒体大多在我省设立了若干地方频道,主动地向外界报道藏区。而藏区的网络媒体整体尚处于起步阶段,除了地方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持之外,自身也要苦练内功:一是要改进传播理念,增加信息量,加快更新速度,提升网站内涵;二是加强自我宣传推广,扩大自身影响力,增加点击访问量,逐步培养、聚集网站“人气”;三是创新赢利方式,改变老是依靠政府和新闻机构“输血”的状况,提高自身的经营活力;四是个别民族新闻网站开设了外(英)语频道,要努力稳定下来,内容上也要从原有的地方民族文化、旅游和投资几方面有更多地拓展。(作者单位: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   技术支持:青海新闻网
未经《党的生活》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新闻登载许可国新办[2001]55号 青ICP备08000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