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旧版入口
 

分享到:

豫师奏折中的青海茶事

来源:    作者: 李皓    发布时间: 2016-10-18 16:43    编辑: 张启杰

  清光绪年间的一天,豫师坐在西宁城中的衙门内摊开纸笔,给远在千里之外的朝廷写了这样一封奏折。“乃自军兴十余年来,归章废弛……”那时,这位满族官员担任西宁办事大臣已有些年头。他是一个对诗文有着浓厚兴趣的人,他的一位朋友回忆说,在京师共事的日子里,曾与豫师“晨夕过从,以道义文字相切磋,每唔对恒至漏深不忍去。”或许正是因为对文字怀有这样的喜好,离任后,豫师将担任西宁大臣八年来的奏折整理成册,出版刊行,这本名为《豫师青海奏稿》的小册子,成为了后人研究青海历史的珍贵资料。那天豫师在衙门里写的奏折《请饬禁四川私贩黄茶摺》就收录在这本薄薄的小书中。

  豫师的生平,历史记载得很少,我们仅能从《豫师青海奏稿》的序言中隐约得知,他是清咸丰二年的进士,同治九年至光绪四年,曾担任西宁大臣。风雨如晦的八年里,豫师整顿军务,严以律己,为自己赢得了良好的官名。

  在《请饬禁四川私贩黄茶摺》中,豫师向朝廷报告了这样一件事,因为有关部门执令不严,不少官员贪污受贿,有人从四川松潘一带私贩茶叶进入青海,严重影响了朝廷税收,豫师希望朝廷能“整顿边陲,重申禁令”,以确保青海的茶叶贸易。

  一个与茶有关的故事

  茶进入青藏高原的历史悠久,在古老的高原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故事说,吐蕃王朝时期,某代藏王身患重病,胃里终日火烧火燎,他备受煎熬,生命垂危。一天,他坐在宫殿的台阶上晒太阳,一只美丽的大鸟口噙一枚绿叶从西南方向蹁跹飞来,藏王为这只大鸟美丽的身影所着迷,他抬起头忘情地端详着这只大鸟的云间舞蹈,没想到那只大鸟口中的绿叶飘然落下,刚好落在了藏王的嘴中。藏王咀嚼后,顿觉口齿生香,胃里的“火”也渐次平息,一时间神清气爽。事后,他让画师将那枚绿叶画了下来,命令大臣们按图索骥,一路南行,寻找这种神秘的绿叶。历经千辛万苦后,大臣们终于在今天的四川境内,找到了这种可以平息胃火,提神醒脑的叶子,这就是茶。

  这是高原人对茶诗意的传说,“据史料记载,茶进入高原是在唐武德年间。那时,刚刚建朝的大唐王朝危机四伏,唐高祖李渊踌躇满志,志在四方,他首开茶马互市,以茶易马,为部队筹集良种战马。”

  青海首开茶马互市

  茶进入高原后,对这方土地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为具有消食解腻的特性,茶不仅成为了高原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常用饮品,同时还被写进了藏族古老的医学典籍——《四部全书》,时至今日,茶依旧在高原人的婚丧嫁娶等重大生活事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唐王朝首开茶马互市的地方,就在日月山下的哈拉库图古城,茶就从这个小小的古城,走进河湟谷地,走向高原腹地的。”程起骏说。

  市场的需要,决定了青海茶马市场交易的繁盛。哈拉库图古城崛起后,产于四川的茶叶,也通过另一条古道来到这里买卖交易。这条古道起于四川茶区,蜿蜒于松潘草原,翻越了果洛高原,最终抵达哈拉库图古城,这条古道和豫师奏折中提及的走私者私贩黄茶时所走的路线几乎一致。

  私贩茶叶危害国家利益

  唐之后,西北少数民族对茶的需求与日俱增,茶叶贸易也就成为了朝廷重要的税收来源。

  豫师在奏折中说,“凡进口易买茶叶,均须由奴才衙门按季请领照票,注明粮茶人畜数量,以凭口卡检查放行。”这种凭票管控的方法,是历代统治者常使用的一种垄断手段。

  历朝历代,官府对茶叶贸易十分重视,史料记载,旧时丹噶尔厅从事茶叶贸易时,丹噶尔厅的最高行政长官都要亲自督阵,民国后,丹噶尔厅改“厅”为县,丹噶尔县专门设立茶粮局,专门从事茶叶贸易。

  可是,光绪年间,私贩茶叶却对官方的利益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豫师在奏折中如是写道:“茶由四川私贩,暗由松潘、茂州一带,载运黄茶,潜入青海地区售卖,价廉物广,官茶难销。”不难看出,当时走私茶叶的活动已经猖獗到了危害国家的地步。

  茶叶贸易见证历史兴衰

  唐朝在青海设立茶马互市的做法,千百年来,一直被沿用保留。

  北宋年间,全国设立了四大茶马互市,青海就有一个,由元至清,中央政府更是加强了对青海茶马互市的管理。

  一个有趣的现象引起了程起骏先生的关注,“我在研究茶马互市的兴衰时发现,每当中原王朝励精图治开疆扩土时,茶马交易就会很频繁,当中原王朝发生重大战事需要大量马匹时,茶马互市的交易量也会大增,这是经济规律的必然,于是茶贸易的活跃程度就成为了一张中原王朝繁盛兴衰的晴雨表,从一个侧面见证了中原王朝的起落分合。”程起骏说。

  豫师任职青海时,正值鸦片战争爆发不久,清王朝统计松懈,败相百出,政权极不稳固。豫师在《请饬禁四川私贩黄茶摺》屡次使用了“病实坐此”“归章废弛”“书役贿纵”等词语,正是这种局面的形象体现。

  可是,作为封建王朝的卫道士,在大清王朝风雨飘摇的时候,豫师也表现出了深刻的危机意识和整顿政务重振纲要的迫切心愿。他在分析私贩黄茶现象之所以如此猖獗原因时说,造成这种局面是因为朝廷“归章废弛”,各项规定得不到有效落实,他郑重地恳请朝廷“亟须整顿边陲,重申禁令。”同时豫师还清醒地认识到,禁止私茶贸易,必须加强人员管理,他请求朝廷,整顿官场腐败,并认为,“地方官缉私不利处分,庶该管地方官,顾惜考成,实力查禁,而私茶可期杜绝也。”

  期待中的联合执法

  在敦促朝廷整顿吏治的时候,豫师也向朝廷提出了具体的防范措施。在他看来,禁止贩卖私茶,事关川、青两省,“禁止四川黄茶,必须责成四川省,臣等曾经叠次咨行四川总督,转饬严禁,该管地方官总未实行奉力,率以界口路远,难以巡缉为词。”清王朝官场推诿,做事不力的作风,令豫师深恶痛绝,豫师希望朝廷能统一调度,川、青两省展开联合执法行动,从根源打击私贩黄茶的不法行为。

  可是当时清王朝内忧外患,早已无暇顾及远在青海的茶叶贸易,豫师等来的,只是军机处奉旨下达一条形同虚设的政令:“饬令沿边管有黄茶行商各州县,一律严禁私贩,如有书役纵情者,即从严惩办。”可是对于日薄西山内忧外患的清王朝来说,这样的举措“无异于水面上的油花,对千疮百孔的经济贸易,起不了任何调和作用。”(程起骏语)。到光绪四年(1878年),豫师离任时,私贩黄茶的现象依旧未得到根治。

  (作者单位:西海都市报)

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   技术支持:青海新闻网
未经《党的生活》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新闻登载许可国新办[2001]55号 青ICP备08000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