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旧版入口
 

分享到:

草地情深

来源:    作者: 窦孝鹏    发布时间: 2016-11-11 16:03    编辑: 张启杰

  1935年长征途中,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 8月21日,红军右路军开始过草地。正在病中的周恩来随彭德怀率领的第三军(原红三军团)殿后。中央军委兵站运输部部长杨立三(湖南长沙人,后任军委总后勤部部长)也在这支队伍中。

  所谓草地,就是川西北地区的松潘草原,面积15200多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4000米左右,白河、黑河由南而北纵贯其间。由于排水不畅,积水而成的湖泊星罗棋布,形成大片大片的沼泽。沼泽内污水横流,气味难闻。多年的水草盘根错节,形成一块块的草甸覆盖在沼泽上面。水草枯了生,生了枯,不断腐烂,形成一块块厚厚的橡皮泥,人踩在上面软乎乎,稀松松,一不小心便会陷进去。

  这样的道路状况,即使年轻体壮的人要通过也是极不容易的,更何况体弱多病的周恩来副主席呢!

  是的,此时的周恩来身体极为虚弱,从十多天前就经常昏迷,由于连续发高烧,已有五六天没有吃什么东西了,根本起不了床。

  看着周恩来病得很重,杨立三心里非常难过。他亲眼看到长征以来周副主席一直处于超负荷的运转之中,每到一地他随便找个地方,就坐下来处理各军团发来的电报,然后就研究敌情,寻求方案,起草命令,往往忙完后天就快亮了。由于睡眠不足,周恩来有时走着走着就昏睡摔倒了。有几次,杨立三硬是把他扶上担架,让他利用行军时间休息一会。但他稍躺一会儿,又下来步行。

  这次周恩来的病势异常凶猛。医生最初当作长征路上最常见的疟疾来治,但几天后仍高烧不退,而且肝部肿大,皮肤黄染,最后医生确诊为肝炎,且已发展成阿米巴肝脓肿。为了降体温,医生让通信员去60里以外的高山上取来冰块,敷在他的肝部,但仍不能解决多大问题。

  部队行动在即,怎么办?

  彭德怀十分焦急,他思索一阵后,毅然决定:“抬!”

  彭德怀找来三军团参谋长萧劲光,嘱咐他:“恩来同志生病,不能行动,你具体负责立即组织一个担架队来抬。我们宁可把装备丢掉一些,也要把周副主席抬出草地!”

  萧劲光接受任务后,就抽人组成了担架队。军委干部团团长陈赓(湖南湘乡人,1955年授大将军衔)听说后,找到彭德怀和政委杨尚昆,要求当担架队队长。

  杨立三更不甘落后。此时他身体虽然有病,但坚决要求参加抬周恩来的担架队。陈赓劝他:“杨部长,你的身体也有病,就不用参加了吧。只要你自个儿能安全过草地,我将来请你喝酒。”

  杨立三知道陈赓爱开玩笑,就说:“你的酒我喝定了。我不但自个儿要过得去,而且要抬着周副主席一起过去。”

  杨立三便与担架队的同志,一起抬着周恩来进入了茫茫大草地。

  这真是一次艰难的行程啊!脚底下要时时注意一个个的泥潭,稍不小心一脚踩进去就很难拔出来;鼻子闻到的是污水和腐草发出的呛人的气味。从休养连赶来照看周恩来的邓颖超,在行进中一不小心陷进了泥潭,污泥浊水一下漫上身腰,她本来正患肺结核,现在只感到头昏眼花,憋得喘不上气来。她又不敢乱用劲,因为越用劲就会陷得越深。此时,多亏后面赶来的一个同志把她拉出了泥潭。当邓颖超赶到周恩来身旁时,杨立三看着浑身湿透、步履蹒跚的她,几乎认不出来了。

  草地上的天气真像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时而漫天飞雪,时而冰雹骤降;不一会又狂风四起,大雨倾盆。每当此时,杨立三和陈赓就慌不迭地拿出油布和斗笠,盖住周恩来的头部和上身,而自己被浇淋得像落汤鸡也不在乎。

  杨立三以自己的有病之躯抬着周恩来过草地,两天下来,肩膀磨破了,脚部及小腿也被扎出了一道道血口子,经雨水和泥水一浸,疼得钻心;继而变得红肿,溃烂。但他一声不吭,咬牙坚持着,可还是被大伙发现了,战士们劝他不要抬了,在旁边护着就行,但他根本不听,照样轮班抬担架。周恩来不忍心让杨立三和战士们这样为他吃苦,一次次要从担架上爬下来,但每次都被杨立三和大伙劝住了。杨立三望着躺在担架上的周恩来,脑海里浮现出和这位伟人一次次的交往——

  1927年夏,杨立三从湖南老家跑到武汉,第一次见到党中央军事部长周恩来。是周恩来介绍他去叶挺部工作,从此,他走进了人民军队的行列。

  在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时,周恩来已从上海来到了瑞金。他在繁忙的政治、军事斗争中,亲自抓红军的后勤工作,杨立三多次得到他的指示和教诲,胜利地完成了反“围剿”的兵站后勤保障任务。

  在第五次反“围剿”时,王明的“左”倾机会主义发展到极点,在革命队伍中大抓“AB团”。“AB”是英文“反布尔什维克”的简写,扩大化的打“AB团”错杀了许多革命同志。当时有人怀疑杨立三与“AB团”有染,保卫局也找上了门。是周恩来让刘伯承出面调查,弄清了事情真相,使他免受了一场不白之冤……

  正是周恩来的人品、人格力量,给了杨立三无穷的精神力量,他不光以兵站运输部部长的身份,更是以一名普通红军战士的身份,抬着敬爱的军委副主席过草地的。

  草地的夜晚,格外寒冷和潮湿。担架队在一个小土丘旁停下宿营,大家煮些青稞面糊糊掺野菜充饥。杨立三躲在一旁,悄悄脱下衣服察看被担架压烂的肩膀,他使劲一扯,疼得倒吸了一口冷气,原来衣服与压烂的肩膀粘在一起,这一扯,刚凝成的痂又流血了。不光肩膀疼,杨立三感到脖子直挺挺的也不能动了,稍一歪就一阵钻心的疼痛。“这才是第四天啊,我一定要坚持抬着周副主席走完最后几天,到达胜利的彼岸!”他暗暗下定决心,又悄悄穿上了衣服。

  第二天天刚微微亮,杨立三就和大家一起,抬着周恩来出发上路了。他直挺着因不能而歪着的脖子,担架放在血肉模糊的肩膀上,迈着高一脚低一脚的步子前进着,跋涉着……

  整整6天6夜,140多个小时,杨立三和同志们就这样抬着周恩来,终于走出了茫茫草地,来到了班佑。

  这一天,阳光灿烂,暖风徐徐,大家心里一阵兴奋,好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但是往前没走几步,滔滔的班佑河又挡在了面前。班佑河虽然不太宽,但水流湍急,抬着担架涉水过河很容易被冲倒,危及周恩来的安全。而此时,周恩来因病重又昏过去了,为此,陈赓和杨立三急得不知如何办。

  正在这时,他们遇到也准备过河的第三军第十一团团长邓国清和政委王平(1955年授上将军衔,后任志愿军和总后勤部政委),他们两人各有一匹马。

  盯着两匹马,大家的眼睛立即亮了。陈赓、杨立三、王平、邓国清一商量,决定把两匹马并排联起来,把担架横放在马背上,牵着马驮担架过去。

  为了使周恩来安全过河,陈赓、杨立三等扶持在担架两边;王平组织战士用绑腿互相联结起来,在两匹马的四周组成一道人墙,保护马平稳地驮着担架,一步一步地通过了水势汹汹的班佑河,安全到达彼岸。

  至此,长征路上的又一道难关被突破了。杨立三心里一阵轻松。他急忙派人到附近去寻医找药,为周恩来治病。他知道,此时此刻,不知有多少重大的紧急公务等着周副主席处理呢!

  ………

  19年后,也就是1954年,当杨立三部长因患脑瘤不幸去世后,周恩来总理在其追悼会上发表了长篇讲话,并坚持亲自为他执绋送葬;同时执绋的还有彭德怀、彭真、贺龙、陈毅、聂荣臻、叶剑英、粟裕、罗瑞卿、谭政、陈赓、杨尚昆等领导人,充分体现了周恩来等领导人与杨立三同志在茫茫上草地上建立的深厚的革命情谊。

  (窦孝鹏,著名军旅作家,本刊曾刊载他的作品《令人难忘的红色遗存》,受到好评)

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   技术支持:青海新闻网
未经《党的生活》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新闻登载许可国新办[2001]55号 青ICP备08000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