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旧版入口
 

分享到:

坚持民生改善 提升幸福指数  

来源: 青海《党的生活》    作者:    发布时间: 2017-04-13 15:29    编辑: 朱月琴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期间,就做好民生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中了我省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字字力重,句句情深。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只有把民生改善的重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以人民利益为依归,改革发展才有含金量。

  省委书记王国生强调,要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在青海这样一个多民族聚居、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不仅关系到发展目标和发展动力,也关系到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

  青海集西部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身,发展基础比较弱,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全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更加艰巨。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省委省政府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按照共建共享的要求,注重坚守底线,织牢民生安全网的“网底”,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注重突出重点,政策举措有所侧重,对重点群体和重点地区进行倾斜;注重完善制度,形成系统全面的制度保障,使制度更加公平、普惠和可持续;注重引导预期,促进形成良好舆论氛围和社会预期,使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又成为各族干部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以着力保障基本民生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去年,省委、省政府继续把保障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地走小财政办大民生的路子,主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民生保障机制,加大对民生方面投入力度,促使基础设施建设、就业等民生改善持续推进,为全省老百姓送呈了一份份暖心的民生“成绩单”。

  去年7月1日起,我省失业人员失业保险金标准在现行标准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350元。这是我省自1986年建立失业保险制度以来的第11次调整,调标增资额为历年最高,较现行标准提高了48%,比《失业保险条例》实施初期的标准增长了近9倍。

  我省“双创”工作再掀热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05万人次以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8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

  我省开展医养融合和农村牧区散居困难老人代养服务试点,全面推开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工作,不断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健康青海2030”行动计划》制定,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全面开展,酝酿起草《青海省老年人保障条例》,全面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将高龄补贴标准每人每月提高20元,达到90-160元。

  去年,我省全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做好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调整工作,落实综合医改分工任务等一大批暖心实策将陆续落地,普惠群众。

  一张广域的、更加密织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在我省更加公平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下层层铺开。

  截至2016年10月底,全省52.09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补助资金6459.47万元;全省37.2万应参保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为9977名重度和中轻度残疾人代缴养老保险费166.2万元,切实减轻了低收入和无收入贫困人口的负担。

  财力再紧,保障民生力度不减弱。让6个县摘帽、400个村退出,11万名贫困人口精准脱贫、105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青海师范大学新校区、省级“三馆”投入使用,全省六州所有学生和西宁、海东两市贫困家庭学生实现15年免费教育……

  一件件摸得着、看得见、群众获得感强的“实”字头大事,就像一串串“金钥匙”,打开了生活中一扇扇幸福的大门,让农牧民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带来的温暖,在“十三五”开局之年为百姓描绘了幸福路线图。

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   技术支持:青海新闻网
未经《党的生活》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新闻登载许可国新办[2001]55号 青ICP备080001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