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时政要闻 | 理论学习 | 党建巡礼 | 基层视线 | 党性修养 | 基层信息 | 文化生活 | 广闻博览 | 编读互动
现在的位置: 青海党的生活网理论学习学习园地
向着更公平、更有效不断迈进——论高考41年变革
来源: 青海《党的生活》
发布时间: 2019-01-21 17:49:20
编辑: 王冬燕

  刚刚结束的高考是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的第41届考试,首批00后完成了人生中重要的一张答卷。40年风雨兼程,每年有百千万学子通过高考开启不同的人生旅程。高考,已然成为中国人才选拔的重要渠道,成为一代代中国人实现理想、成长成才的重要阶梯。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古今中外,人才都是支撑国家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使用人才自然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关键。秦汉时期通过“察举制”自下而上举荐人才,主要考察人才是否孝敬廉洁、才能优秀、通晓经义、贤良方正,但是主观性过强,深受家庭及门第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期通过“九品中正制”划分人才层次,最终也出现门阀士族垄断政权,“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兴盛几朝的科举制打破了家庭政治背景、血缘因素等影响,但是“八股取士”的选拔制度极大地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在这种导向下科技发展受到严重制约。1977年被称为“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那年夏天,由邓小平主持召开的科学和教育座谈会重启了高考的按钮,570万高考学子走进考场,工人农民、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应届毕业生等人群由此迎来了另一种人生,中国人才培养选拔也重新步入健康的发展轨道。改革开放4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创造了让世界刮目的“中国奇迹”,靠的就是人才支撑,而高考这种人才选拔机制为我国经济的腾飞与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奠定了坚实的智力基础。毋庸置疑,高考让不同地域范围、文化背景、家庭环境的学生能同样脱颖而出进入高等学府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提升自我知识技能、综合素质、人力资本。可以说高考是一场最公平的成年人之间的竞赛,它让城市和农村的孩子在同一平台上把握机遇,让每个个体能够有机会去实现自己的“中国梦。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是守护社会公平的重要阀门。高考解决了选人用人问题,为各行各业人才储备提供了参考依据与标准,同时也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的指挥棒,树立了国家崇礼尚文的社会风尚,因此,高考也是确立社会价值取向、弘扬社会清风正气的重要标杆。40年间,高考也曾经历了许多诟病与质疑,是不是只重应试教育而忽视了素质教育?是不是重成绩轻能力?1985年,上海探索自主命题;1998年,广东率先启动“3+Χ”高考方案;2001年,高校自主招生拉开序幕;2012年,开始组织实施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近几年,许多省市逐渐开始探索改变高考单科分值占比及科目结构……高考40年的变迁,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40年政治、经济、文化融合共生、交会发展的记载与映射,高考一直与改革同频共振,在变革与调整中前进。我们期待的是,高考能够更好服务于社会发展需求,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期望,向着更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机制不断迈进,向着更为公平有效的人才选拔机制不断迈进。(作者单位:西宁市委组织部)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分享到:

   
 
人民网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光明网 | 中国网 | 党建网 | 求是理论网 | 央视网 | 博看网 | 学习时报 | 宣讲家 | 青海日报 | 青海广播电台
 
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 技术支持:青海新闻网
未经《党的生活》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新闻登载许可国新办[2001]55号 青ICP备08000131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2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