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时政要闻 | 理论学习 | 党建巡礼 | 基层视线 | 党性修养 | 基层信息 | 文化生活 | 广闻博览 | 编读互动
现在的位置: 青海党的生活网基层视线扶贫攻坚
脱贫路上的排头兵
来源: 青海《党的生活》
发布时间: 2019-01-21 17:49:20
编辑: 旦正措
    精准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赢的攻坚战,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政治任务,是我们党给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全国组织部长会议强调:抓农村党建,重点是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为真正把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2017年以来,海东市紧盯农村党建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以党建引领为主导、以党群创业为抓手,在农村党员中开展“六好五在先”争创活动,围绕贫困村党组织脱贫攻坚助力作用发挥好、党的政策宣传好、工作任务落实好、党员带头引领好、群众主体作用发挥好、“三治”任务完成好,以及党员学习政策在先、自立自强在先、脱贫致富在先、宣传群众在先、带富帮富在先,全面提升村级党组织致富带富能力,通过增强党的组织力,凝聚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脱贫路上不等不靠,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我家愿意退出低保……”
   “我们家也愿意退出低保……”
    民和县新民乡千户湾村低保调整会上气氛热烈,党员田永刚和乔德红在低保调整会上面对全体党员和群众代表主动做出响亮回答。田永刚和乔德红都是因病致贫,多年来一直靠领取低保维持生计。这几年老伴病情比较稳定,田永刚便带着儿子就近打工,一年下来也有五六万元收入。乔德红的大儿子当粉刷工,小儿子在新民乡供电公司当司机,每个月有固定收入,家里的日子慢慢好了起来。享受低保,让两名老党员在党的好政策下渡过了生活的难关,脱了贫后的他们主动退让低保,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党员的本色,赢得了群众的赞誉。“作为一名党员,如果连自己都不能脱贫致富,群众肯定不会认可,这样的党员在村里是没有威信的。我是贫困户,但也是一名党员,我要带头积极致富、自力更生。退出低保后,我会继续发挥好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让更多的党员去主动帮助贫困群众,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田永刚说。这是一名贫困党员的心声,更是开展“六好五在先”争创活动的硕果。思想上的不等不靠,使他们终于拔掉了穷根,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幸福的生活。党员田仁增是平安区巴藏沟乡上郭尔村的贫困户。上郭尔村地处脑山地区,是一个祖祖辈辈靠天吃饭、生产生活水平相对落后的小村庄。2017年,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巴藏沟乡党委政府依靠地域优势全力打造“美丽巴藏沟”乡村旅游品牌,实施“千亩花海、百亩花带、杏花一条沟”工程。脱贫攻坚摆在眼前了,田仁增觉得自己作为一名党员不能再等着靠着政府的救济过日子了,他思来想去盯上了阿伊赛迈雪山下的那块草地,主动找村党支部谈办藏式农家乐的想法和打算,得到了村里的大力支持。随着千亩花海知名度的提高,到阿伊赛迈雪山下游玩的游客日渐增多,田仁增的藏式农家乐当年利润就达6万元,仅一年时间就脱了贫。致富不忘乡亲,田仁增将共产党人的使命牢牢记在心里,主动带动本村田南杰、马华桑杰等9户开办了5家藏式农家乐,其中3户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让乡村旅游形成产业,带动更多村民脱贫致富,巴藏沟乡党委又将每年的射箭邀请赛、阿伊赛迈文化艺术节放到阿伊赛迈雪山下,不断提升花海知名度。脱贫路上,上郭尔村群众不等不靠,在田仁增的带动下,走上了乡村旅游的脱贫致富路。
   在“六好五在先”争创活动中,党员学习政策在先,宣传群众在先,把党的政策送到贫困群众的手中,把思想工作做到群众的心里,带头自立自强、自力更生,在脱贫攻坚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群众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为切实增强农村脱贫开发主体动力,海东市通过举办培训班、科技下乡、远程教育等方式开展各项技能培训,增强党员创业带富能力。同时,把脱贫攻坚作为党员干部的实践课堂,激励党员干部冲在脱贫一线,争当党员致富示范户,在群众中立标杆、树榜样,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王保金是乐都区下营乡祝家村的一名普通党员,祝家村地处脑山地区,是个贫困村,也是“后进党支部”。2008年下营乡党委政府引进培育大樱桃项目,王保金分析了村里的地域优势后,主动找到村“两委”要求带头实施大樱桃项目。得到村里的支持后,王保金承包了荒山开始种植大樱桃,村党支部号召全村人扛树苗的扛树苗、拉水的拉水,硬是帮王保金在荒山上开辟出一片樱桃林,又四处协调筹资金、跑项目,动员群众出工出力,解决了樱桃林水电路问题。
   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王保金的日子慢慢好了起来。她深深地明白,如果没有村党支部的支持和村民们的帮助,就没有她的今天。
   脱贫攻坚开始了,作为党员,王保金很想为群众做点事情,她想带领还没有脱贫的村民一起脱贫致富。为了实现抱团发展、共同富裕,王保金个人投资20万元购买经济苗木,绿化50亩荒坡,大胆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为贫困群众提供了20个就业岗位。同时,结对帮扶5户群众种植大樱桃100多亩,养殖绿壳蛋鸡1000多只,实现了林下养殖“协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走上了一条品牌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特色农业致富道路。如今,在她的带动下,祝家村及周边100多户农户也种起了大樱桃,绿油油的樱桃林沿着山沟一直种到了山脚下,昔日的荒山终于变成了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祝家村从原来的贫困村和“后进党支部”嬗变为全区发展特色经济的示范村和先进村。
    精准扶贫不是输血给钱,而是造血,要教贫困户如何挣钱。在“六好五在先”争创活动中,无数个王保金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为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带领群众想脱贫的法子、走致富的路子,把贫困群众的信心扶了起来、把志气扶了起来,也把希望扶了起来。
    张海山是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镇光辉村的普通党员,为探索致富门路,他先在自家责任田试种百合、当归、柴胡等,试种成功后,他带领贫困户大面积种植中药材,帮助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如今,张海山的 “光聚辉”中药材合作社专门负责跑药材市场,解决了种植户的销路问题。平安区三合镇新庄村党员李玉瑞掌握了蔬菜种植技巧后,手把手地教贫困户种植。在她的带动下,新庄村贫困户签约种植富硒娃娃菜、富硒大蒜等1016亩,人均收入5300元。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海东市结合“一名党员一面旗”“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双承诺”“四培双带”等活动,在产业带富、移民搬迁、创业就业、结对帮扶、扶弱济困、社会治理、岗位服务等方面让党员参与,为党员定责,引导党员走在先、作示范,带头学习宣传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帮助贫困群众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带头创办农业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等,激活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实现自力更生脱贫致富。据统计,全市1000多名党员致富带头人、示范户带领27492户贫困户奔走在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上,土族刺绣合作社、乡村旅游、苗木种植合作社、大果樱桃合作社、农家乐等脱贫产业遍地开花,硕果累累。
作为党组织,要让党员在脱贫攻坚的舞台上大显身手
   在抓党建促脱贫工作中,海东市认真落实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各项要求,研究出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50条措施》,把推动“抓基层党建”与“促脱贫攻坚”深度融合,把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贯穿始终,把党建工作的成效体现在让贫困群众早日过上幸福的生活中。
   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是易地扶贫搬迁村,村民们虽然从山沟里搬迁出来了,但因没有产业,没有致富项目,还没有脱贫。为了让村民有一技之长,提升村民脱贫致富的能力,班彦村党支部多次协调就业、扶贫、农业等部门,对村民开展挖掘机、烹饪、电焊、刺绣、种养殖业等技能培训。脱贫路上,巾帼不让须眉,妇女党员鲁永兰、李三姐把村里的妇女组织起来成立了班彦村“盘绣园刺绣坊”,并以“公司+农户”的模式提供产品生产销售服务,仅刺绣yi项人均年收入即达 6000余元。党员吕有存、吕常发带头跑贷款、筹资金、建猪舍、赊饲料养殖八眉猪,如今,班彦村八眉猪养殖户已发展到115户,存栏近2500头。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党员冲锋在前,带头在先,班彦村只用了两年时间就实现了整村脱贫,彻底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村党组织是群众的主心骨,只有主心骨硬起来,群众的腰杆子才能挺起来。为强化脱贫攻坚组织保障,2017年村级换届中,海东市通过从经济能人中“引”、退休干部中“召”、返乡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中“培”、在岗大学生村官中“推”、现任优秀村干部中“留”等办法,配齐配强了贫困村党支部书记,使贫困群众有了主心骨。针对村支部书记无合适人选、书记能力弱、矛盾纠纷问题突出等问题,从机关单位选派了14名年轻干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选优配强了脱贫攻坚领头雁。同时,通过集中培训、外出轮训、实地观摩学习等形式,全面提升了村党组织书记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
   位于黄河沿岸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清水乡下庄村线辣椒基地,因修建积石峡水电站土地被征用,失去耕地的村民失去了经济来源。2015年清水乡下庄村被列为贫困村,识别出贫困户12户共42人。为带领群众早日脱贫,村党支部争取到300万扶贫资金,在黄河边修建大型农家乐。党员韩荣、韩忠清主动提出承包经营,并承诺农家乐利润的50%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50%全村分配,并提供15个就业岗位给年龄大、无手艺的贫困户。目前,投资300万元的撒拉族民族风格的农家乐已建成投入运营。
   海东市“六好五在先”争创活动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党员、先进典型、致富带头人,他们在脱贫攻坚的路上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示范引领群众脱贫致富,有力推动了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向海东脱贫攻坚工作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截至2017年底,全市15953户5984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216个贫困村脱贫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村由2017年初的474个减少到2017年末的258个。
脱贫攻坚的路上,党员接力正在进行,脱贫成绩不断刷新。贫困群众说:“有坚强的党组织做后盾,有自强自立的党员带头在先,我们不仅脱了贫,还能致富哩!”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分享到:

   
 
人民网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光明网 | 中国网 | 党建网 | 求是理论网 | 央视网 | 博看网 | 学习时报 | 宣讲家 | 青海日报 | 青海广播电台
 
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 技术支持:青海新闻网
未经《党的生活》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新闻登载许可国新办[2001]55号 青ICP备08000131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2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