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时政要闻 | 理论学习 | 党建巡礼 | 基层视线 | 党性修养 | 基层信息 | 文化生活 | 广闻博览 | 编读互动
现在的位置: 青海党的生活网党建巡礼党建论坛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看电视剧《亮剑》有感
来源: 青海《党的生活》
发布时间: 2019-05-16 16:02:23
编辑: 韩 军

  用好一将杀敌无数,用错一将累死千军。元代马致远在《汉宫秋》中提到的“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给无数人留下深刻印象,他个性鲜明,既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也有棱角分明的处世之道,但其能干事、会干事、敢干事的主动担当深受广大观众喜爱。也正因此,能否发现和使用好“李云龙式”的干部,不仅关系到国家改革发展全局,更是为担当者担当、为实干者撑腰的重要标尺。特别是当改革进入深水区,更需要一批“李云龙式”的“闯将”为改革保驾护航。

  要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爱才诚意,唯才是举贤为先。“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用人上,如能做到荀子所说的“贤能不待次而举”,不拘一格、惟才是举、惟贤是用,大批优秀人才就会脱颖而出,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人才春天便会不远。唐太宗之所以能开创“贞观之治”,最关键的一点在于他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爱才诚意,用人不论出身和地位,只要是有才能的人就提拔或推荐。由此可见,“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前提首先要有爱才之心,有了爱才之心,才能有求贤若渴之欲,有了求贤若渴之欲,才能时时处处留心观察,从而识别和发现人才;倘若无半点爱才之心,怕人才抢了自己的饭碗,即使人才在你面前,也可能会视而不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要有爱才之心,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一个是宽广的胸怀,一个是博学的才识,二者缺其一,不得其要。一般来看,有才的领导喜欢有才的干部,心胸宽广的领导就善于广揽人才。战争年代,几场恶仗硬仗打下来,谁是“李云龙”一目了然。和平时期,如何找出“李云龙”,这就需要领导干部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先修其身、自增才学,多向领袖学习、多向书本学习、多向实践学习、多向群众学习,以学益智、博闻强识、修身笃行,增益其所不能。领导自身的学识增强了,眼界胸怀自然就会开阔,人才就会不约而同地涌来。同样,组织部门也要打破常规,创新用人体制机制,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鲜明用人导向,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不以地域划线,不以喜好划线,不以圈子划线,不以单位划线,打破轮流坐庄、论资排辈陋习,不拘一格选,不求全责备挑,不带任何偏见看,在服务基层的大考场里,把那些政治过硬、个性鲜明、实干苦干、不怕得罪人的“李云龙式”的干部发掘出来、重用起来。

  要有“用人之长避人之短”的识才慧眼,知人善任取所长。为政者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不需要什么事情都要包揽,关键的是选用对人,用人如器,就像下象棋一样,要发挥出“車马炮卒”的集成效能,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卒子没过河之前,毫无招架之力,一旦过了河,其势如車。炮没有架子就是一个摆设,一旦有了架,就可以长驱直入。《亮剑》中的“李云龙”在象棋里面发挥的就是“車马炮卒”的作用,他敢于担当、善于应变,长于冲锋陷阵,在抗日战争前线,面对强敌压境,狭路相逢拔枪亮剑,打得日寇晕头转向。而一旦把他放在被服厂里当厂长,就如同把“車马炮卒”放在了“士相”的位置,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长处显示不出来。这就好比清代诗人顾嗣协《杂诗》中所说的那样,“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由此可见,用对人才的长处是多么重要,使用不当就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任何人都有优缺点,优点突出的人缺点也比较明显,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才都是有“个性”的。为此,要想事业取得创新发展,组织部门要突出以事择人的标准,大胆起用“李云龙式”的干部,充分发挥其冲锋陷阵的长处,规避其为人处世的短处,见人之所不见,用人之所能。

  要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容才雅量,用人不以瑕掩瑜。“金无赤足,人无完人。”是人总会有缺点,就像再好的碧玉都有瑕疵,再好的金子都不会是百分之百的纯金,所谓瑕瑜互见,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赦小过举贤才”“无求备于一人”,也就是说,对待人才不能求全责备,应该看本质和主流,如果吹毛求疵,任你什么样的人才都不能用。伯乐之所以是伯乐,他有别于常人,若用常人眼光看人,伯乐也就无所谓伯乐。《亮剑》中的“李云龙”也不是全才,他也有优缺点,在某个时候缺点还大过优点,甚至还经常犯错误。比如,由于没按照上级意图突围,被撸了团长去当了厂长。倘若上级没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容才雅量,那“李云龙”可能终身与打仗无缘了,正是因为上级给了他纠正错误的机会,在被服厂磨意志练耐心后,让他有了再次被起用的机会。《亮剑》中“李云龙”的原型人物是开国中将王近山,其人性格急躁且暴烈,凡事争强而好胜,虽战功卓著,但仍因违纪受到处分。1969年党的九大会议期间,许世友向毛泽东主席进言:“我们现在要准备打仗,有几个人有战功,也有错误,能否起用?”主席笑问:“何人?”答道:“如王近山、周志坚。”主席曰:“‘王疯子’啊,我知之,可!”一个“可”字,是对“李云龙式”干部的充分肯定,也展现了以毛主席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私纳贤的宽广胸襟,更立起了容人用人的鲜明导向。“自古伯乐盼良驹,心胸宽广浪淘沙。”领导干部有多大容人度量,身边就有多少“李云龙”,改革发展就能多几分胜算。为此,对待“李云龙式”的干部要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不求全责备,不因瑕弃玉。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看政绩、看公论,大度诚心、唯物辩证,让其摈弃“枪打出头鸟”“能人未必得善用”等后顾之忧。只要政治坚定、对党忠诚、廉洁奉公、真有本事、能干大事,就应当放心放手放胆使用,使其在实践中不断进步,切不能让“人才流汗又流泪”“猛虎雄狮变成小绵羊”。

  要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胆识,张弛有度尽其才。推进事业发展最大的挑战在于用人,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太多的防范,太多的牵制,只会使人才“出师未捷身先死”。所以,我们选出来的人才目的就是用起来,不用不如不选,这是硬道理,也是真本事。作为个体的人才,越用越聪明;作为整体的人才,越用越充裕。现实中,“疑人不用”容易做到,而“用人不疑”对领导来说往往是一道难关。《亮剑》中的“李云龙”之所以能在晋西北打出一片天地,站稳脚跟,无不与上级组织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用才胆识有关。只要对根据地发展有利的,都让其放开手脚在一线发展,最终成就了一名优秀的“闯将”。由此可见,人才是信任之下的人才,没有组织的信任是成不了人才的。组织部门在用人上要量才器使,从谏如流,要给予人才充分信任,敢于善于乐于让其放手大胆去干。当然,人才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约束,也是一盘“残局”。为此,组织部门要做到作风向实、眼睛向下,既要对“李云龙式”的干部保持充分信任,给他们压担子、搭台子、架梯子,为他们的勇于担当撑腰鼓劲,为他们的真干实干摇旗呐喊,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地干事创业。同时,也要给他们配备优势互补的得力助手,互促互融、保护激励,实现学识能力与岗位匹配的效能最大化,真正让他们有自信、有尊严、有激情地为改革发展闯出一条康庄大道来。

  (作者:姚子龙黄南州委组织部)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分享到:

   
 
人民网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光明网 | 中国网 | 党建网 | 求是理论网 | 央视网 | 博看网 | 学习时报 | 宣讲家 | 青海日报 | 青海广播电台
 
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 技术支持:青海新闻网
未经《党的生活》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新闻登载许可国新办[2001]55号 青ICP备08000131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2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