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时政要闻 | 理论学习 | 党建巡礼 | 基层视线 | 党性修养 | 基层信息 | 文化生活 | 广闻博览 | 编读互动
现在的位置: 青海党的生活网党建巡礼
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国企文化
来源: 青海《党的生活》
发布时间: 2019-05-22 09:50:13
编辑: 许籍尹

  红色基因概述

  红色基因属于文化基因范畴。“文化基因”《牛津英文字典》解释为“文化的要素,可以设想为一种非基因手段的复制”,中国学者毕文波认为“内在各种文化现象中,并具有在时间和空间上得以传承和展开能力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精神”。文化基因是隐藏在各类文化现象内部,决定文化系统性和发展走向的基本因子,对民族文化和历史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的文化传统,价值理念,基本精神,文化心理与思维方式等观念和精神形态的总和。文化基因一旦产生后,它就具有一定的生命力,会成为文化传统而被继承、延续和保留下来,经过时间的积淀,这些文化基因就形成体现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心理与思维方式的独特的文化特征。

  红色基因的传承和发展

  一个生物体在繁衍下一代时,通过DNA把上一代的主要特征遗传给下一代,下一代会结合上一代母体和父体的特征形成自己的特征。同样,红色基因的传承具有生物体遗传的规律。红色基因的传承既保持了原来的主要特征,又注入了新时代新的特征。“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老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铁人精神”等等都是红色基因的具体体现,代代相传。 《中国共产党党章》是对我党思想的高度总结和指引,历次党章的修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从红色基因的传承和发展来看更具有权威性和概括性。中国共产党七大制订的党章是一部划时代的党章,是第一部由我党独立制订的党章,对七大以前的党的工作做了全面总结,并规范了党章结构。我们就七大以后几次重要的党章修改对党员的义务和党的建设的要求来看红色基因的传承和发展。

  红色基因在国企中的传承和发展

  《党章》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工人阶级自然大部分在企业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国有企业党建会议上指出:“要使国有企业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的重要力量,成为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成为我们党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重要力量。”

  在国企文化中要将红色基因作为核心内容去发展、作为党建教育主题去提升、作为精神支柱去树立,那就需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载体去开辟传承和发扬的路径。

  (一)融入国企文化发展核心。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打造,企业文化的打造离不开红色基因的注入。通过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倡导,在“尚德、尚勤、尚新、尚为”中凝聚红色文化;在国有企业的“诚信、务实、创新、奉献”精神中传承基因文化。

  (二)塑造教育思想提升。将红色基因的传承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进一步为党员、干部的思想提升找到光亮点。通过红色教育基地的实践参观学习,接受红色精神的熏陶和教育,重温入党誓词,在党旗下接受心灵的净化和洗礼。牢记共产党员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不断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事业。

  (三)丰富教育“学习圈”。在开展专题辅导、“主题党日”、网络学习以及集中观看红色影片等活动,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学习红色楷模,发扬红色精神的同时,细化党建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将“红色基因”元素进一步融入支部“堡垒指数”和党员“先锋指数”,创新出以提升党员形象、确立政治思想、加强理论学习、提升党员素养、深化能力培养、营造廉洁风气的党员“登高计划”,开展季度评选,在党员中列出“标兵”、弘扬“榜样”、继承“基因”,发扬时代精神和国企精神。

  (四)树立精神支柱。将红色基因有效纳入党内生活,立起红色基因对标旗帜,在教育中找不足、在思想上查问题,运用好我党的“三大法宝”,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把红色传统贯穿整个专题教育始终,让“红色基因”成为“补钙”良方,融入党员干部的灵魂血脉。

  当前,我国进入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国有企业是深化改革的先行者和试验者,为此,我们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可以得出两个基本要求:一是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二是要坚持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方针,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红色基因,永不磨灭,文化传承,国企当先。红色基因需要传承,国企文化需要弘扬,做好新时代的传承人和文化的继承者,应该是我们永远高举的大旗。

  (作者单位:青海省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分享到:

   
 
人民网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光明网 | 中国网 | 党建网 | 求是理论网 | 央视网 | 博看网 | 学习时报 | 宣讲家 | 青海日报 | 青海广播电台
 
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 技术支持:青海新闻网
未经《党的生活》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新闻登载许可国新办[2001]55号 青ICP备08000131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2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