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时政要闻 | 理论学习 | 党建巡礼 | 基层视线 | 党性修养 | 基层信息 | 文化生活 | 广闻博览 | 编读互动
现在的位置: 青海党的生活网文化生活文化视野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青海加牙藏毯
来源: 青海《党的生活》
发布时间: 2020-07-19 15:07:23
编辑: 王冬燕
   青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富集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高原各族人民创造了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神秘厚重的宗教文化,留下了极为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加牙藏毯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就是青海藏毯,其中又以湟中县加牙村编织的藏毯最为有名。加牙藏毯原材料来自天然放养的藏系绵羊毛、山羊绒、牦牛绒、驼绒等。加牙藏毯品种繁多,工艺讲究,采用的是植物染料低温染色、低温洗毯,毛质不易损伤,织出来的毯子色泽艳丽、弹性好、不脱色、不掉毛。加牙藏毯属于安多藏毯系列,是安多藏毯的主要发源地,主要生产地位于距西宁26公里的湟中县加牙村。加牙藏毯主要是依托塔尔寺和周边藏区群众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从历史渊源来看,藏毯编织是藏民族创造的优秀手工艺,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民族亘古以来就有着用牛羊毛皮制造生活用品的习惯,高原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藏民族独特的生活方式 ,他们经常使用的遮风挡雨的牛毛帐房,防寒隔潮的毛毡长垫,耐磨的羊皮袄等,样样都离不开牛羊。做工精良的藏毯更显现了藏民族高超的手工技艺。青海藏毯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1959年,海西的柴达木诺木洪文化发现地塔里他里哈遗址中出土的毛席残片,是迄今为止我国出土最早的“毛席”实物(现陈列在青海省博物馆内),证明了青海藏民族先民们3000多年前就已经掌握了原始藏毯的编织技艺。据考证,该毛席残片的原料就是青海的藏系羊毛,即世界公认的西宁大白毛。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是加牙藏毯的成熟期,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清康熙年间,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扩建,为供寺院装饰及僧人们诵经的坐垫,藏毯便在塔尔寺附近的湟中县加牙村应运而生。据《湟中县志》记载,清嘉庆年间(1796-1820年),宁夏地毯工匠大、小马师傅来湟中加牙村,村民马得全和杨新春二人拜其为师,他们跟随其学习地毯的编织技艺,使藏毯编织技艺更加规范化。其后马、杨两家的地毯技艺世代相传,全村人几乎各个会捻毛线、编织藏毯。民间甚至有“姑娘嫁到加牙村,不捻线着干啥哩”的俗语。当时加牙村藏毯品种就有卡垫、马褥毯、炕毯、地毯等。
   加牙藏毯品种繁多,有14个系列,70多个品种,采用连环编织,毯面厚实约在15毫米以上,同时保留着传统藏毯边缘不缠线的特点。品种繁多,花色各异,有以藏式吉祥图案为主的传统藏毯、仿古藏毯、包芯卡垫藏毯、丝毛合织藏毯、丝绒藏毯等。其图案具有风格粗犷、大气,配色艳丽、雍容华贵的特点。加牙藏毯编织技艺还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民间文化。它全部是手工编织完成。织毯匠人将大黄叶根、槐米、板蓝根等天然植物染色的毛线环绕在线杆上,织完一行就将毛线扣全部拉紧,再用刀锥将杆上的绕纱割开,于是在毯面上出现层层毛线的断面,这一制作工艺被称为手工连环结。整片藏毯织完后,织毯匠人再用剪刀对其进行打磨。早期,织毯工匠没有图纸可以参照,完全是靠脑海中构思的图案进行编织的。藏毯从材料的选择、纺纱、染色、编织等都是手工制作。杨永良先生是该项目国家级非遗代表传承人,加牙藏毯的第七代传人。
   传承的意义:藏毯不仅是精美的工艺品,同时也是藏民族非常实用的一种生活用品和商品,它从天然原材料的选择到编织工艺的实施,直到最终的成品,整个都是天然绿色产品,具有天然环保的品质,很适合现代健康理念和健康生活的需要,备受人们的喜爱。藏毯编织业又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人力参与其中,从事选料、洗毛、编织、染色等工艺流程。这种商业价值和实用价值是藏毯的一大特色。正是基于这个原因,藏毯编织技艺才得以流传几千年。
   青海曾是华夏文明、西亚文明、中亚文明的源点,各种文化通过绵延了1500多年的丝绸之路在这交融,并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青海现在的藏毯编织体系依然沿袭手工编织的方式,并吸取了加牙藏毯沿用至今的手工艺,这是研究我省藏族历史、文化习俗及民族关系的一个重要渠道。藏毯技艺的传承区域处于藏传佛教的发源地,这一民间手工艺与佛教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加牙藏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实用价值和商业价值。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不断发展,青海的藏毯多次参加全国文博展和全国非遗展,加牙藏毯已销往全国各地,也有很多国外的收藏者。
   青海是藏毯的主要发源地。先民们使用骨针,还有骨锥、陶纺轮和石纺轮,以及木制的纺车等编织藏毯。藏毯吸纳了中原的汉族以及青海的土族和尼泊尔等国的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色调柔和、千姿百态。整个发展与藏文化的风格一脉相承。精良的制作工艺、百里挑一的原料、雪域高原的自然环境,高原人特有的气质、性格,使藏毯保持了粗犷而古朴的地域民族风格。青海藏毯使用的原材料主要就是青藏高原海拔2500米以上、4500米以下的藏系绵羊的羊毛,这是世界上手工地毯界公认的最佳优质原料。毛的纤维粗长、颜色洁白、富有弹性,加上精细的编织,织出来的毯子比较柔软,踩上去毛丛倒伏以后能够立即弹起恢复原状,不会形成塌陷。使用年代越久,它的光泽越明亮,不会给人以陈旧感,具有实用性、收藏性和艺术性。
   从2004年开始,青海省每年举办国际藏毯展览会,不仅向人们展示青海手工藏毯的千种锦绣、万般美丽,更重要的是要把青海省建成国际性藏毯生产集散地。如今,青海省的藏毯品种已经发展到26个系列130个品种、1000多个花色图案,并获得6项国家专利。古老的藏毯,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具有悠久历史的手工藏毯,开始从牧区作坊走出青藏高原,走向世界。现在,在中国藏毯出口中,青海手工藏毯已经占据了90%的份额,远销欧美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分享到:

   
 
人民网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光明网 | 中国网 | 党建网 | 求是理论网 | 央视网 | 博看网 | 学习时报 | 宣讲家 | 青海日报 | 青海广播电台
 
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 技术支持:青海新闻网
未经《党的生活》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新闻登载许可国新办[2001]55号 青ICP备08000131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2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