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时政要闻 | 理论学习 | 党建巡礼 | 基层视线 | 党性修养 | 基层信息 | 文化生活 | 广闻博览 | 编读互动
现在的位置: 青海党的生活网首页轮显
西宁:让文明之风劲吹高原古城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20-09-28 10:44:54
编辑: 朱月琴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山拥抱、水环绕、绿浸染、道通畅、园雅致、居舒适、食香浓……日新月异的西宁城,正演绎着青藏高原上一幕幕与时俱进的新时代画卷;振精神、聚人心、凝合力、美环境、畅交通、守安康、扬文明……朝气蓬勃的西宁城,正描绘着在青藏高原上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的宏伟蓝图。

  2017年11月14日,中央文明委在中国文明网公布了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西宁市荣获“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没有休止符,近年来,西宁市始终秉持“创城为民、创城惠民、创城靠民”的理念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工作导向,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和城市建设的重要论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着力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让文明之风劲吹高原古城,让文明之花在幸福西宁常开长盛。

  西宁,始终坚守“绿色发展当样板”的成长坐标,强化合力,着眼实处,加大力度,着力解决在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和市民出行、医疗、就业、教育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让全体市民享有更均衡优质的公共服务、更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更高品质的文化服务、更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让西宁人民尽享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民生红利。

湟水河森林公园一隅。

西宁熊猫馆入口。

麒麟湾流动服务点。

图片由西宁市委宣传部提供

  这是一份全民的事业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一把扫帚、一个簸箕从5时工作至13时,“城市美容师”魏玲珑在环卫工人的岗位干了11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天都在与尘土垃圾打交道。但是近几年她发现西宁变了,自己的工作也变了。

  “如今,随地乱扔垃圾的市民越来越少了,除了一天的清扫工作外,每日的保洁工作也比过去轻松很多,大家的文明意识越来越强,对我们环卫工人也越来越尊重,很多商铺都为我们提供热开水,还有些商铺为我们提供半价餐。作为一名环卫工人,守护这座干净美丽的城市,是我的一份责任。”魏玲珑说。

  在人民公园、文化公园、体育公园、北山美丽园、北川河湿地公园、湟水森林公园和部分街道设置一批与环境相融合、与市民欣赏习惯相契合的永久性公益宣传阵地,持续刊播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事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文明风尚融入各类生活场景。组织党员干部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身体力行对市民开展宣传,不断提高市民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整合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等“三大创建”工作内容,将每月29日设立为“创建日”,并以每月29日的“创建日”为契机,组织动员市、区直机关干部和志愿者深入到社区小区、交通路口、街道开展创建活动,进一步形成了“一城抓总、多点联创”的局面。

  “上下齐心,其利断金。”西宁市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健全完善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通过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调动广大市民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文明礼仪成为西宁社会新风尚,在全社会形成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3人荣获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玛尼坚和朱亚楠荣获2020年“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全市登记注册志愿者31余万名,志愿服务组织3046个,城北区祁连路西社区获得中央“四个100”先进典型称号。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工作,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部完成挂牌,建立志愿服务队3046支。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城中区列入全国500个试点建设县区。

  创建理念深深融入全市人民的精神血脉,文明之花在高原大地绚烂绽放。

  这是一座绿色的城市

  在七一路由东向西一路前行,鲜花相伴、美景不断。道路两旁分布着1米高共六层的花盆架,牵牛花被精心地安放在花架上,上下勾边、中间一道色,宛若悬挂在七一路上的彩色飘带。大红青晨、粉红麦纹,中度蓝……各类牵牛花交相配合,打造出步步是景的独特风采。

  在城市山体、公园游园、三河六岸、景观道路上重点增加彩叶树种配置,让绿化空间彩色化成为西宁市园林绿化新追求。

  西宁市时刻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力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在生态脆弱、欠发达地区走出整体实现绿色发展的新路。

  坚持生态优先,西宁市委、市政府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积极推进“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建设行动,在全国率先单独设立市委绿色发展委员会、县区委绿色发展办公室,制定实施《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促进条例》,在全国率先实施水量水质一体式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空气质量位居西北省会城市首位。西宁,展开了一幅天水一色、绿意盎然、鸟语花香的生态画卷。

  奋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西宁市深入落实“绿色产业”战略要求,培育结构优化、功能升级的发展形态,加快推进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光伏制造中心、千亿锂电产业基地建设,引进高强度碳纤维项目,建设全国首个光伏智能工厂,锂电池技术和产能、单晶PERC硅电池平均转换效率、电芯核心生产设备制造、4.5微米超薄铜箔技术国际领先。

  推动高质量生活,西宁市主动融入兰西城市群,谋划启动“大西宁”规划建设,建成海洋馆、熊猫馆、冰球馆、市民中心等重点民生项目,海绵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入选住建部十大优秀案例。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社会心态,传承发扬伟大长征精神、红船精神、新青海精神、西宁精神,打造“唐道637 ”等文化新地标,推出《绿水青山·幸福西宁》、秦腔《尕布龙》等精品剧目,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这是一张幸福的答卷

  7月1日,西宁市爱老幸福食堂全面恢复供餐,并且再次提高了老年助餐补贴标准;今年下半年,西宁市有7个中央厨房,36个爱老幸福食堂、40个助餐点亮相,进一步满足了全市30多万老年人个性化、多元化、大众化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全民创建,创建为民。文明城市创建走过的每一步都与人民福祉紧密相连!西宁把群众当作亲人和依靠,努力诠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创城真谛。

  让群众的幸福感更加充实,民生支出占全市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80%以上,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清零”,2016年在全国率先实施城镇贫困和困难群体精准帮扶,建设“15分钟幸福生活圈”,农村养老服务、医养结合“双证双营”养老走在全国前列。

  让群众的获得感更有保障,在全市普遍建成“爱老幸福食堂”。给全市过街天桥加装电梯。让群众的安全感更可持续,依法科学有序推进疫情防控,今年1月22日即实施社区、农村封闭式管理,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实现确诊病例“归零”,复工复产复业复学走在全国前列。

  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西宁广泛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开展“传承红色基因”研学活动24批次,选树14名“新时代好少年”,命名市级文明校园168所,推荐省级文明校园15所。累计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77所,为乡村未成年人提供了良好的活动阵地。

  那一条条绿意盎然、花团锦簇的整洁城市道路,那一座座院落优美、亭榭雅致的和谐居民社区,那一处处水岸相拍、景观相宜的绿地公园,那一幕幕互敬互爱、亲如一家的和谐人文环境,正在积淀生成为西宁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战略资源,将化作不竭的动力推动西宁向着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和谐发展。(作者:贾泓 郑思哲)

  【视点短评】让百姓尽享“文明红利”

  创城是一场持久战,是一曲没有休止符的城市进步乐章。2017年,西宁市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这既是对西宁市多年来不懈努力创建文明城市的认可,更翻开了西宁市发展新的篇章。近年来,西宁市始终秉承“创城为民、创城惠民、创城靠民”理念,全市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真抓实干,巩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为建设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和新时代幸福西宁添砖加瓦。

  城市因人彰显活力,文明因人凸显意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根本在人,创造一个人人乐于参与、人人愿意参与的创建氛围至关重要。于是,我们看到处处与自然街景融为一体的宣传阵地,看到全市各级党员干部自觉当好创城宣传员、服务员,着力提升全民知晓率与参与率,让创城真正成为一场全民见证、参与的城市成长历程。

  “高原绿”“西宁蓝”“河湖清”“花园城市”“清洁西宁”……一系列生态文明行动,是西宁市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有力举措,是西宁市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的基础,是西宁市在生态脆弱、欠发达地区走出整体实现绿色发展新路的基石。而为了实现这一系列生态文明成果,一条以绿色产业为主的经济脉络为西宁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绿色基底。

  稳固的绿色基底,为市民提供了高品质的幸福生活。幸福食堂、居家养老让老年人尽享晚年生活;市民中心、冰球馆、冰壶馆等高标准民生设施让市民享受高品质城市生活。创城让生活更加美好,这在西宁市创城过程中得到了完美展现,市民幸福感不断提升。(作者:郑思哲)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分享到:

   
 
  人民网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光明网 | 中国网 | 党建网 | 求是理论网 | 央视网 | 博看网 | 学习时报 | 宣讲家 | 青海日报
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 技术支持:青海新闻网
未经《党的生活》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新闻登载许可国新办[2001]55号 青ICP备08000131号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20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71-6138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