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时政要闻 | 理论学习 | 党建巡礼 | 基层视线 | 党性修养 | 基层信息 | 文化生活 | 广闻博览 | 编读互动
现在的位置: 青海党的生活网头条要闻
【牢记总书记嘱托 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全力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保护和系统治理新高地
来源: 青海日报
发布时间: 2021-10-27 11:24:05
编辑: 王海莲

  江源平

  1

  天地有大美。位于地球第三极的青海,就是这大美的“集大成者”。从西到东,随着气候温度和降水量的变化,出现冰川湖泊、森林草原、湿地沙丘、河谷幽峡……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的千万种姿态融合汇聚,滋养着这里的生灵万物。

  这里是山宗水源路之冲,昆仑山横贯全境,三江水奔涌而出,青海湖烟波浩淼,祁连山林海莽莽,每一帧风景都引人入胜,成为许多人心驰神往、魂牵梦萦的向往之地。

  美好的生态环境,一直是青海最响亮的名片,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中共青海省委印发的《关于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行动方案》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保护和系统治理新高地,塑造协同治理提质增效示范样板。

  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根本要求,是青海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重要途径。我们要树立大局观、全局观,以系统思维考量、以整体观念推进,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深怀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守护之心,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保护好青海的雪山冰川、江源流域、湖泊湿地、草原草甸、沙地荒漠,绘就天人合一的山清水秀、林茂田丰、湖净草绿、沙稳冰洁的生态画卷。

  2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它创造了地球上适合于生命生存的环境和条件,创造了各种生物物种以及整个生态系统。

  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视野做出科学论断,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2013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这些年来,总书记到全国多地考察调研,实地察看各地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生命共同体理念。

  2017年7月19日,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七次会议上提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添加了一个“草”字,首次拓展这一理念。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这里要加一个‘沙’字。”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嘱托内蒙古。其实,早在2020年8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山水林田湖草沙”已经进入公众视野。

  今年6月,总书记来青海考察,听到当地干部汇报正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时,总书记赞许道,我注意到你们加了个‘冰’字,体现了青海生态的特殊性。

  时隔一个多月,针对青藏高原独特、重要的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西藏考察时强调,要坚持保护优先,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重要江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统筹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守护好这里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

  最初的5个字,如今8个字,折射出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也赋予我们更重要的使命责任。

  3

  冰冻圈,是气候变化最敏感圈层之一,同时也是气候变化的“稳定器”。其中的冰川是地表重要的淡水资源,对河流径流有“削峰填谷”的作用,被誉为“固体水库”。青藏高原分布着4.6万多条冰川,占全球总量近15%。

  青海是我国冰川分布的主要省区之一。全省冰川面积约5225.38平方千米,占全国冰川面积的9.2%,冰川总储水量3705.92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2.5%,每年可融化水量为446.6亿立方米。

  这里有长江流域海拔最高的冰川——各拉丹冬冰川,是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分区之一;这里有黄河流域最大的冰川——阿尼玛卿雪山,冰峰雄峙,面积达125.7平方公里。除此之外,玉珠峰、祁连山、唐古拉山等冰川,它们共同构成巨大的冰川生态系统。这些冰川雪线的变化与水资源、冻土、荒漠、湿地、湖泊、地质灾害、海平面等生态地质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祁连山核心区的八一冰川,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流域的源头,是河西走廊最重要的水源地和甘蒙西部重要生态屏障,迄今形成已有2亿年以上,不可再生,无法复制。走近那里,像城墙一样的巨大冰体横隔在天与地之间,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为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2015年,当地政府发布禁止任何人擅自进入八一冰川的通告,还这片冰雪世界应有的宁静。

  从2020年起,青海省自然资源厅牵头多部门,对青海省境内冰川冻土雪山进行预防保护、动态观测、评估分析等,系统治理、共享共治、久久为功,以实际行动保护“中华水塔”。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提及,这个“冰”字也不是所有地方都可以加的,强调的重点正在于青海重要的生态地位。我们要站在“国之大者”的角度,拿出必胜的决心、行动的恒心,保护好我们的雪山冰川,看护好这片资源净土。

  4

  青海河流纵横,湖泊棋布。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及以上的湖泊有242个,在维护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功能稳定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青海的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湿地面积最大、河湖分布最集中的地区。黄河总水量的49%,长江总水量的25%,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自这里。《2020年青海水资源公报》显示,2020年青海省内流域出境水量为954.98亿立方米。

  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的巴塘河国家湿地公园,是青海众多湿地资源中的一块瑰宝,其生态系统在全省和全国范围内都具有独特性,是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外围重要屏障。盛夏时节,我们来到这里,就会看到变幻莫测的气象景观,蜿蜒不绝的河流,水草丰美的沼泽草甸,苍茫险峻的雪山,平缓流畅的高原天然牧场令人遐想万千,惬意无比。

  湟水河作为黄河第三大支流,滋养着3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流域核心地带更是青海的瓜果之乡和粮袋子、菜篮子,养育着青海近三分之二的人口。近年来,我们狠抓湟水河流域治理,实施一系列生态工程。如今,湟水出省断面Ⅳ类水质达标率100%,实现“还青海人民一条清澈母亲河”的承诺。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素有“黄河源头姊妹湖”之称的扎陵湖、鄂陵湖水质越来越好,丰美的牧草吸引无数野生动物在此栖居。远远望去,起伏连绵的草山和蓝色的湖水交相辉映,美不胜收。“十三五”期间,扎陵湖、鄂陵湖面积分别增大74.6平方公里和117.4平方公里,果洛藏族自治州湿地面积增加104平方公里,湖泊数量增加到5050个,三江源再现“千湖美景”。

  最近又传来好消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专家组对青海刚察沙柳河、班玛玛可河两处国家湿地公园进行了5年试点期满验收。5年来,这两处湿地公园退化湿地得到有效恢复,湿地用水得到充分保障,湿地资源得到全面保护。

  推进河流湖泊的修复与保护,实现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青海省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条例》即将实施,我们要坚决扛起生态保护治理责任,做保护河流、湖泊、湿地的捍卫者,以更实的举措,加强河湖湿地水域岸线空间分区分类管控,不断完善管护体系,复苏河湖湿地生态,实现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人更和。

  5

  草原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维系生态系统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青海的草原面积大,对保障青海“一屏两带”生态安全意义非凡,是实现生态、生产、生活共赢的关键载体。其中,以高寒草甸草原为主要植被类型的三江源,维系着全国乃至亚洲生态安全的命脉。在三江源国家公园园区内,草原占70%,承载着12万牧民的生产生活。

  过去,由于过度放牧,我们的草场出现退化,草地生态生产功能衰退,“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逐渐变成了黑土滩。

  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门堂草原上的黑土滩就像牛皮癣一样,一直是当地群众的一块心病。为了保护家园,当地群众一方面利用机械化补种牧草、改良草种;另一方面通过禁牧封育等多种方式进行保护,慢慢地,草原一点点变绿。好生态换来新路子。前两年,久治县500吨牦牛奶成功认证为有机奶源,北上广等城市的订单络绎不绝。

  近年来,青海持续加大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共修复退化草原120万公顷,草原退化得到遏制,天然草原基本达到草畜平衡。盛夏时节,祁连大草原碧波万顷,金银滩野花遍地,巴塘草原、默勒草原、阿柔草原像一幅幅绿色的巨型地毯,成为大美青海生态向好最生动的写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重大要求和“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一次次实践、一次次探索、一次次创新、一步步升华。今天,从青南草原到环青海湖地区,再到祁连山脚下……一路走来,看不尽的是草原的变化,说不完的是牧民群众的赞叹,这些变化得益于国家实施的草原生态保护各项政策,这些赞叹正是牧民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可。

  保护草原草甸生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当绿色成为各族群众幸福生活的底色,青海才能更加和谐美丽。我们不仅要重现水草丰美的盛景,还要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同步做好生态建设和农牧民增收“两篇大文章”,实现“既有绿水青山、又有金山银山”的美好愿景。

  6

  荒漠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青海作为重要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生态功能区,土地荒漠化是我们面临的突出生态问题,荒漠化防治责任重大。

  为此,青海省统筹推进“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三江源和祁连山生态保护和建设等重点工程,努力加大荒漠化土地治理力度。从黄沙漫漫到绿意葱茏,书写了绿色传奇,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树起一面旗帜。

  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克土沙区,占青海湖沙漠化总面积的57.6%。全境被祁连山国家公园覆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和河西走廊生态水系安全、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从1980年起,海晏县对克土沙区实行常年禁牧封育和生态治理。在一代代治沙人的不懈努力下,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80年代初的9.9万公顷减少到如今的6.6万公顷。克土沙区外围的大片锁边林,犹如一道坚固的“绿色屏障”,有效遏制沙漠的扩大和蔓延,维护了青海湖核心区域生态安全,保障青藏铁路及环湖东路的畅通运行。

  上世纪中叶前,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的木格滩和黄沙头周边沙漠每年以5至15米的速度扩展蔓延,每年近200公顷草地耕地被沙漠吞噬,为了生存,一些牧民不得不选择举家迁徙。

  上世纪90年代起,贵南县政府确立了以治理沙漠化土地为重点的生态治理措施。20多年来,累计投资超过13亿元,治理沙漠化面积11.1万公顷,其中人工治沙造林7.3万公顷,实现了从“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

  沙地荒漠也是独特的生态系统。我们要对生态脆弱的沙地荒漠实施以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逐渐提升自我恢复能力;探索荒漠化治理与经济社会统筹发展路径,逐步向沙漠要效益,让“沙患变成沙利,风沙变成风景,黄沙变成黄金”。

  7

  金秋十月,风和日丽;五谷丰登,佳音传来。

  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发表主旨讲话时指出: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位列中国首批,成为青海省第一个国家公园。

  这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正式设立,为我们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擘画了蓝图,增添了信心。

  “十四五”已经开局,我们要按照《中共青海省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的决定》《关于加快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行动方案》提出的构建保护和系统治理新格局,推动重要生态系统整体性保护,统筹治山治水治城,协同推进工程治理和适应性管理等要求,遵循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规律,制定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保护和系统治理行动方案,构建全新的生态治理体系。

  我们承诺:到2025年,重点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保护和系统治理取得新突破,有效解决系统性生态问题。到2035年,各项工程全面实施,形成全域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保护和系统治理新格局。

  美好的生态环境从来都是由多重元素组成的,有山、有水、有花香、有鸟鸣。青海的美来源于宽广清冽的江河湖泊、连绵深邃的山川峡谷、苍茫无垠的沙漠戈壁……它们构成了各族群众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

  让我们行动起来,遵循总书记“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理念,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冰共治,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保护和系统治理新高地,让美丽青海呈现多元之美、系统之美,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本文执笔/杨燕玲)

相关新闻↓
  [ 返回首页 ] [ 打印 ] [ 关闭窗口 ]

分享到:

   
 
  人民网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光明网 | 中国网 | 党建网 | 求是理论网 | 央视网 | 博看网 | 学习时报 | 宣讲家 | 青海日报
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主办 版权所有: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 技术支持:青海新闻网
未经《党的生活》杂志社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新闻登载许可国新办[2001]55号 青ICP备19000163号-42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200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971-6138346